当旅游遇上“非遗”,玩出不一样的“文化味儿”(3)******
非遗旅游还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,让拥有非遗资源的乡村地区走上致富道路。如陕西省充分发挥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资源优势,设立省级非遗工坊52家,为全省近5万名群众搭建起就业增收的非遗平台,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,增加了村民收入。
不过,“非遗+旅游”模式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。有业内专家认为,“非遗+旅游”当前存在融合不够深入、参与性不强等问题,从各地发展情况看,同质化现象普遍,本地特色不够凸显、文化创意不足。未来,应如何探索非遗和旅游的融合路径?如何推进非遗旅游产品升级,更好地激发非遗的创造力和生命力?
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品田认为,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,不能将非遗变成单纯的旅游表演,使其脱离民俗社会生活情境,以致破坏原生文化生态,商业化的简单模仿也容易造成同质化的问题,“非遗保护的意义在于维护文化多样性,切实保护旅游地的生活化文化特色,是旅游业持续发展之道。”
韩元军表示,推动非遗和旅游高质量深度融合,要发动政府、企业、非营利组织、个人等多元力量参与进来,让“非遗+旅游”释放更多市场活力;要将更多时尚、科技、体育等元素融入非遗旅游开发中,提升非遗旅游的吸引力;推动非遗旅游与乡村振兴、新型城镇化、城市更新等结合起来,通过非遗城市社区、非遗乡村作坊、非遗艺术馆等更多的空间主题创新,形成非遗旅游产业供给和空间供给的新体系。
【魅力“e”乌镇】组图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倒计时!带你打卡夜色下的乌镇******
枕水人家、桨声灯影。夜色下,白墙黛瓦、桥街相连的乌镇在灯光和月色掩映下静谧安闲、悠远古朴。自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永久落户桐乡乌镇以来,这座千年古镇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相互碰撞、相生相融。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9日至11日举办。跟随我们的镜头,来看看夜幕之下的这座江南水乡!
2022年11月6日,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的夜景。(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/光明图片)
2022年11月6日,乌镇西栅景区的夜景。(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/光明图片)
2022年11月6日,一名工作人员从乌镇西栅景区的一家灯笼店经过。(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/光明图片)
2022年11月6日,几名媒体记者在乌镇西栅景区拍摄夜景。(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/光明图片)
2022年11月6日,乌镇西栅景区的夜景。(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/光明图片)
2022年11月6日,乌镇西栅景区,一艘游船在河道中行驶。(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/光明图片)
2022年11月6日,乌镇西栅景区的夜景。(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/光明图片)
摄影:潘迪
撰文:李飞
策划:李政葳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